据日本共同社报道,今年5月份,日本员工人均实际工资比去年同月下降了2.9%,连续第五个月下降。尽管与名义工资相对应的总现金收入一直在增加,但工资增长无法跟上通货膨胀的步伐。
不仅如此,日本企业利润中流向工人的份额已降至51年来的最低水平,这表明创纪录的盈利并未用于提高工资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财年,日本工人利润占比为53.9%,创下1973年以来的新低。而与此同时,截至2024财年末,整体留存收益总额达636万亿日元(4.31万亿美元),增长约10%,创历史新高。
工人利润占比表明公司创造的附加值中有多少以工资、奖金和其他薪酬的形式分配给了工人(包括高管和兼职员工)。该指标的计算方法是劳动力成本与税前利润、劳动力成本、折旧成本和已付利息之和的比率。
其中,公司的规模越大,劳动力的利润占比越低。数据显示,对于资本金在10亿日元及以上的公司,劳动力利润占比平均为36.8%,比上一财年下降了1.3个百分点。但对于资本金在1000万日元以上但低于1亿日元的小型企业来说,劳动力利润占比为70.2%,提高了0.1个百分点。
这是因为与大中型公司不同,小型企业由于严重的劳动力短缺,劳动力成本上涨速度快于利润上涨速度。
日本公司工人的利润占比份额/来源:日经亚洲
在春季的劳资谈判中,日本工会联合会赢得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工人加薪,平均加薪5.25%。此前一年,日本的利润增长了5%以上。但很显然,这些增长幅度显然不足以提升劳动者在利润中的占比。
企业之所以不愿意将更多利润付给劳动者,一是因为企业活动的全球化在结构上抑制了劳动者在利润中的占比。其次,有些海外收益并非是由这些劳动者直接创造的附加值,因此不太可能提高日本劳动者的工资。
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在今年的经营与劳工政策报告中指出,保持一定水平的留存收益有助于公司抵御风险,并实现稳定和可持续的运营。
不过,社会正“无比强烈”地期望企业为工资增长做出贡献。今年5月,日本相当于名义工资的现金总收入增长了1.0%,连续第41个月增长,但是5月实际工资创20个月来的最大降幅。因为用于计算实际工资的消费者通胀率在5月份同比上涨了4.0%,远超名义工资或总平均现金收入的增长。
看似日本政府正在用涨薪填通胀,企业用高薪留人,但最终受伤的还是打工人。随着美国对日本出口商品征收的关税迫在眉睫,可能会挤压企业利润,进一步破坏未来的工资增长。预计中小企业将会首先在薪资涨幅难抵成本的压力中濒临破产。
公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